近日,由湘潭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崔某等6人网络贷款诈骗案公开开庭审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谭文见、检察官助理王聪出庭支持公诉。
2023年1月6日,被害人郝某收到了一条陌生短信,内容为“**贷,无抵押、审核简单、秒到账、有资金需求者请添加客服微信进行咨询”,这条短信对于正因资金问题焦头烂额的郝某来说,无疑是喜从天降,于是他毫无犹豫添加了“客服”微信。
郝某按照“客服”的要求下载了“**贷”APP,并填写个人信息进行注册,“客服”告知他想要成功贷款,需先支付1899元激活账号。“客服”承诺,该1899元在贷款成功后将原路返回。为激活账号支付1899元后,郝某在软件上申请5万元贷款,并在软件上准确填写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及银行账号。后“客服”又通知郝某,其填写的银行卡信息有误,导致贷款账户被冻结,想要成功贷款,需转账2万元解冻,如不解冻,不仅不能贷款,之前交纳的激活费也无法退回。郝某无奈又按照“客服”的要求向指定账户转账2万元。
转账后,原本热情的“客服”不再回复郝某消息,继而将其拉黑,此时他才发觉被骗,后报警。贷款不仅没办到,反被骗走2万余元。
公安机关根据被害人报案,捣毁了一个为网络贷款诈骗发送“引流短信”犯罪团伙,崔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离奇情况,诈骗分子也被骗?顺藤摸瓜,牵出“骗中骗”局。
崔某等人为实施网络贷款诈骗招募了在网上寻找兼职的李某等人发送虚假贷款短信,崔某将所谓“料包”(即被害人手机号码等信息)发给李某,并要求李某按照“料包”的内容向潜在被害人发送虚假信息,如潜在被害人添加“客服”,即为引流成功,李某等人即可按人头获取“报酬”。李某等人见财起“私心”,通过崔某等上线发送的“料包”查询被害人身份信息后,冒充被害人与“客服”联系,营造已成功引流的假象,后成功骗取崔某等人支付的“报酬”3万余元。李某等人到案后,大呼冤枉,“我们骗诈骗分子,是替天行道!不是犯罪!”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频发,手段花样百出,骗术层出不穷,特别是以网络贷款名义的电信诈骗防不胜防,检察官在此提醒:1.不要轻信网络贷款广告,申请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所有让你贷款之前先交钱激活账号或解冻的一定是诈骗!2.切记“无抵押”“免征信”“贷款秒到账”不可信,天上不会掉馅饼!3.如不慎被骗,请注意保全证据,特别是与对方聊天记录、转账账号等,及时报警。4.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护自己的“钱袋子”安全。5.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切不可为钱财堕入犯罪深渊。